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有哪些中药材?
连花清瘟胶囊,清瘟解毒,宣肺泄热清币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,症见:发热或高热,恶寒,肌肉酸痛,鼻塞流涕,咳嗽,头痛,咽干咽痛,舌偏红,苔黄或黄腻等。
2020年2月,连花清瘟胶囊(颗粒)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六版)》清币。同年4月,国家药监局下发的《药品补充申请批件》显示,以岭药业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(颗粒)被批准可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、普通型引起的发热、咳嗽、乏力,疗程为7至10天。
2022年3月15日,新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》明确,处于医学观察期,或临床治疗期(确诊病例)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,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(颗粒)作为治疗药物清币。
连花清瘟胶囊的成份有:连翘、金银花、炙麻黄、炒苦杏仁、石膏、板蓝根、绵马贯众、鱼腥草、广藿香、大黄、红景天、薄荷脑、甘草清币。辅料为:淀粉。
清币我们今天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成分:
1、连翘
展开全文
连翘,落叶灌木,是木樨科连翘属植物清币。连翘早春先叶开花,花开香气淡艳,满枝金黄,艳丽可爱,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,株高可达3米,枝干丛生,小枝黄色,拱形下垂,中空。叶对生,单叶或三小叶,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缘具齿。
产于中国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安徽西部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清币。
需要指出的是,连翘和迎春花差不多一个时间开(迎春有六个花瓣,连翘则只有四个花瓣;迎春花枝条一般下垂,连翘不易下垂;迎春花很少结实,连翘花结实),而且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,在道路两旁、公园有很多栽植,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清币。
连翘耐寒力强,经抗寒锻炼后,可耐受-50℃低温,其惊人的耐寒性,使其成为北方园林绿化的佼佼者清币。连翘萌发力强、发丛快,可很快扩大其分布面。因此,连翘生命力和适应性都非常强。
2、金银花
金银花,中药名清币。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。植物忍冬多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陕西、甘肃等地;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,中暑,热毒血痢,痈肿疔疮,喉痹,多种感染性疾病。
忍冬,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、乱石堆、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,海拔最高达1500米清币。也常栽培。
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是入药的主要部分清币。
3、炙麻黄
炙麻黄的其他名称:麻黄, 龙沙, 卑相, 卑盐, 草麻黄, 麻王, 赤根清币。
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、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清币。 主治伤寒表实,发热恶寒无汗、头痛鼻塞、骨节疼痛;咳嗽气喘;风水浮肿,小便不利;风邪顽痹,皮肤不仁,风疹瘙痒。
用于风寒表症清币。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,能开泄腠理、透发毛窍,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。在发散风寒药中,其发汗作用最强,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。宜用于风寒外郁,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。治疗此证,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,更能增强发汗、散寒以解表之力。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,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,尤为适宜,如《伤寒论》麻黄汤。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,如《和剂局方》十神汤,其与紫苏等药配伍。
4、炒苦杏仁
炒苦杏仁有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的作用清币。本品主入肺经,降肺气之中又有宣肺之功,是止咳喘的重要药物,用于风寒袭肺,咳喘痰多,鼻塞声重,常与麻黄、甘草同用。
秋末干燥引起的咳嗽中医叫凉燥,可将炒苦杏仁与紫苏同用清币。本品有宣肺祛痰、下气宽胸之功,用于痰饮内停,阳气不宣,胸痹短气,常与茯苓、甘草同用。若痰湿内阻,胸膈痞闷,炒苦杏仁可与半夏、郁金同用。中医认为诸子皆降,诸子皆润,本品富含油脂而润,味苦而下气,故能润肠通便,用于阴虚津枯,肠燥便秘,常与松子仁、郁李仁同用。
5、石膏
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,是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钙(CaSO4)的水合物清币。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。可用于医用食品添加剂。
中药材石膏是一味清热药,石膏生用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,煅用收湿敛疮,生肌止血清币。
6、板蓝根
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,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;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清币。
板蓝根,中药名清币。
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,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,利咽的功效清币。
主治外感发热,温病初起,咽喉肿痛,温毒发斑,痄腮,丹毒,痈肿疮毒清币。
外感发热,温病初起,咽喉肿痛,温毒发斑,痄腮,丹毒,痈肿疮毒清币。
7、绵马贯众
绵马贯众,中药名清币。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,秋季采挖,削去叶柄,须根,除去泥沙,晒干。苦,微寒;有小毒。有清热解毒,止血,杀虫之功效。
用于时疫感冒,风热头痛,温毒发斑,疮疡肿毒,崩漏下血,虫积腹痛清币。
8、鱼腥草
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,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清币。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鱼腥草味辛,性寒凉,归肺经清币。能清热解毒、消肿疗疮、利尿除湿、清热止痢、健胃消食,用治实热、热毒、湿邪、疾热为患的肺痈、疮疡肿毒、痔疮便血、脾胃积热等。现代药理实验表明,本品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提高机体免疫力、利尿等作用。
根据临床实验证明,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,对于上呼吸道感染,支气管炎,肺炎,慢性气管炎,百日咳,慢性宫颈炎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,此外对于慢性结膜炎,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清币。
鱼腥草,名见《名医别录》清币。唐苏颂说:"生湿地,山谷阴处亦能蔓生,叶如荞麦而肥,茎紫赤色,江左人好生食,关中谓之菹菜,叶有腥气,故俗称:鱼腥草。"名见《名医别录》。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,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,现已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,形成我国最大折耳根种植基地。
9、广藿香
广藿香是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清币。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。茎直立,高0.3-1米,四稜形,分枝,被绒毛。叶圆形或宽卵圆形,长2-10.5厘米,宽1-8.5厘米。轮伞花序10至多花,下部的稍疏离。花期4月。
分布于印度、斯里兰卡经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;中国台湾、广东(广州)、海南、广西(南宁)、福建(厦门)等地广为栽培清币。 [1] 生长于山坡或路旁。
广藿香梗或叶供药用,主用于妊娠呕吐、胃气痛及预治流感,为芳香健胃、解热、镇吐剂清币。又为一芳香植物,其芳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,可作优良的定香剂,同时又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,又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。
10、大黄
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,也是中药材的名称清币。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,“大黄”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。在中国,大黄主要作药用,但在欧洲及中东,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,茎红色,气清香,味苦而微涩,嚼之粘牙,有砂粒感。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。除去细根,刮去外皮,切瓣或段,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·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、清湿热、泻火、凉血、祛瘀、解毒等功效。
大黄是中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,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,主要分布在亚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,其道地产区为中国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清币。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,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,野生或栽培,根茎粗壮。
11、红景天
红景天,为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10-20厘米清币。根粗壮,圆锥形,肉质,褐黄色,根颈部具多数须根,根茎短,粗状,圆柱形,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。
红景天生长在海拔1800-27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,其生长环境恶劣,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清币。可作药用,能够补气清肺,益智养心,是一味作用广泛的中药。亦有很大的美容效果,可作护肤品,也可食用。
12、薄荷脑
薄荷脑,也叫薄荷醇,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,化学式为C10H20O清币。薄荷脑系由薄荷的叶和茎中所提取,白色晶体,为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。薄荷脑可用作牙膏、香水、饮料和糖果等的赋香剂。在医药上用作刺激药,作用于皮肤或粘膜,有清凉止痒作用。内服可作为驱风药,用于头痛及鼻、咽、喉炎症等。其酯也可用于香料和药物。
13、甘草
甘草是豆科、甘草属植物清币。多年生草本,根与根状茎粗状,直径1-3厘米。具甜味。茎直立,多分枝,高30-120厘米。叶长5-20厘米,托叶三角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具多数花,总花梗短于叶,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;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3-4毫米;花萼钟状,长7-14毫米,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;花冠紫色、白色或黄色;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。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。种子3-11,暗绿色,圆形或肾形,长约3毫米。花期6-8月,果期7-10月。
分布于中国、阿富汗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巴基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;在中国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各省区及山东清币。常生于干旱沙地、河岸砂质地、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。
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清币。甘草除了补脾益气、润肺止咳、清热解毒和调和诸药等功效外,还用于咽喉肿痛、脾胃虚寒、消化性溃疡、中毒等症状。因此甘草有“十药九草”的称呼。
辅料为:淀粉清币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