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滇国考古,重大突破!
古滇国考古获得重大突破滇币!
去年以来
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
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
这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
是滇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
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
9月28日
国家文物局
举行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发布会
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滇币了
河泊所遗址最新考古成果
从空中俯瞰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(无人机照片,9月21日摄)滇币。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,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滇币。其东北约一公里便是曾出土金质“滇王之印”的石寨山古墓群。
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介绍,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,发现建筑基址、灰坑、墓葬、河道、水井等重要遗迹,出土封泥、简牍、铜器、铁器、骨器、玉石器等文化遗物2000多件滇币。
展开全文
考古工作者在检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(9月21日摄)滇币。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(9月21日摄)滇币。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“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封泥、简牍、大型建筑基址、道路等滇币。”刘正雄说。封泥共发现500余枚,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,包括“益州太守章”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;私印封泥有“宋虞之印”“君冯私印”等。这些封泥集中出土点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。
简牍集中出土于上蒜一小探方的灰坑中滇币。出土简牍目前仅清理了一小部分,发现字迹明显的简牍残片200余片,字迹不明显的简牍残片1000余片,已辨识出“滇池以亭行”“建伶县”“始元四年”等文字。
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(9月21日摄)滇币。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考古领队、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介绍,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、宽达12米的道路、长达48厘米的瓦片、瓦当和铺地砖等,表明西汉设置的益州郡郡治就在发掘现场附近滇币。
云南自古为多民族地区,古滇国是从战国延续至汉代的区域性政权,属西南夷的一部分滇币。汉武帝以兵临滇,滇王投降。汉朝既设置益州郡,又“赐滇王王印,复长其民”。
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进行清理发掘工作(9月21日摄)滇币。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
“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滇币。”蒋志龙表示,相关封泥和简牍等文书资料的发现,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,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考古实证。
来源/云南发布
编辑/曾迪亚
责编/马雁南
©云视新闻七彩云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