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蟹趣话

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2-10-26 287 0

俗话说:西风响,蟹脚痒趣币。秋日的螃蟹黄满膏肥,每到秋天,正是品尝蟹肉的好时节。

虽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无从考证,但中国人对螃蟹的记载很早就出现了趣币。先秦的荀子在《劝学》里说:“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”大家都知道螃蟹有八条腿。也许是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,也许荀子说的是海蟹,因为海蟹的最后两条腿不能算在“跪”里。总之,后来东汉的蔡邕又作了一篇《劝学篇》,并且换了一个说法:“蟹有八足,加以二螯。”

有趣的是,蔡邕的话后来引出了一个“吃蟹”的故事趣币。《世说新语》里说,蔡邕的后人、东晋的蔡谟到了江南后,见到了蟛蜞,非常高兴地说:“蟹有八足,加以二螯。”叫人煮了吃,结果上吐下泻,才知道自己吃的并不是螃蟹。身子好了后,他跟自己的朋友、名士谢尚说起了这件事,谢尚说:“卿读《尔雅》不熟,几为《劝学》死。”《尔雅》是我国最早的词典。蔡谟不好好读《尔雅》,偏偏死抱着自己祖宗的《劝学篇》,以为有八条腿和两个钳子的就是螃蟹,差点儿丢了性命。

古人吃螃蟹十分讲究,而且花样十足趣币。比如北魏的贾思勰在《齐民要术》中对螃蟹的处理和烹饪便有着详细的介绍:“九月内,取母蟹,母蟹脐大圆,竟腹下,公蟹狭而长。得则着水中,勿令伤损及死者。一宿则腹中净。”同时还介绍了以蓼汤腌糖水螃蟹的方法。

时至唐宋,螃蟹更火了趣币。由于螃蟹壳硬,不好下饭,但用来下酒再好不过了。李白便说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。”庐山的螃蟹也很有名,南宋诗人徐似道有一回游览庐山之后,便说:“不到庐山辜负目,不食螃蟹辜负腹。”

当然了,庐山螃蟹只是宋代诸多螃蟹品类中的一种趣币。《东京梦华录》里提到过,中秋正是螃蟹上市之时:“是时(中秋)螯蟹新出,石榴……皆新上市。”至于有多少种吃法,难以尽数。《梦粱录》里记载的临安酒肆中就有许多:赤蟹、假炙鲞、枨醋赤蟹、白蟹、蝤蛑辣羹等等,蝤蛑属于梭子蟹的一种。市食点心中,还有蟹肉包儿、蟹肉馒头等。

古人常常在螃蟹上市的时候饮宴趣币。明末清初的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便记载,每到金秋时节,他都会与友人兄弟前往“蟹会”。清代知名美食家袁枚认为:“蟹宜独食,不宜搭配他物。最好以淡盐汤煮熟,自剥自食为妙。”毕生嗜爱螃蟹的李渔也说过:“(蟹)旋剥旋食则有味,人剥而我食之,不特味同嚼蜡。”他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《蟹赋》,手把手教大家吃蟹。看来,资深吃货对于吃螃蟹都有着相似的心得。

评论